康复医学院熟地当归队
“十四五”时期对于新型“红色旅游”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调查及潜力探究——以日照市莒县为例
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旅游越来越能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什么是新型红色旅游模式,制约红色旅游模式的问题又是什么?在本期调研日记风采展中,康复医学院的熟地当归队在日照市莒县展开了实地调研。接下来让小联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其调研风采吧!
调研日记一
走入黄桃园,探访特色农业和新型红色旅游模式
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日照市西部,属于沂蒙革命老区,有横山抗日革命根据地、蟠龙山烈士陵园、莒县抗战展览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在我国大力扶持红色旅游的大环境下,保护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使其文化、经济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利用,进而促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莒县地区属于暖温带亚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在种植绿茶、银杏、草莓、葡萄、黄桃等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当地政府在红色旅游带动绿色产业发展战略中,制定了实施“红色+绿色”的“双色”发展规划。本次调研旨在调查莒县这种“新型红色旅游”模式发展现状,探究特色农业和当地旅游资源。
2021年1月10日,我们来到日照市莒县战家沟村的黄桃种植基地。六月桃补气,七月桃养人,八月桃生津,眼下虽是寒冬时节,但有些桃树已经冒出了绿芽。望着这漫山的桃树,不难想象丰收时节“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的美景。

(图为村长带领队员们参观果园)
我们首先来到黄桃生态园进行实地考察,肖村长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且带领我们参观黄桃园。我们走在田间地头,听肖村长讲解黄桃种植的有关知识。肖村长提到:“这里原本就是高山土坡,土地比较贫瘠,种粮不高产,种菜也不丰收,后来专家测量这里的土壤成分适合种黄桃,再加上市委市政府大力扶贫,咱们才借着这好形势发展起来,而且近几年县政府开发红色旅游,许多游客都顺道过来参观黄桃园呢。”据了解,战家沟村从2016年开始着手土地流转和黄桃栽植,取得了“一年栽桃,两年见果成林,三年丰产见效”的丰硕成果,在2019年丰产林亩6000斤,亩产值7000元,净收益达到3000—4000元。“在战家沟村附近还有横山抗日革命根据地、莒县抗战展览馆、军用物资周转站等革命遗址,这些都是红色群落自然村村民当年奋勇抗战的见证。”肖书记补充到。我们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和发放问卷的形式了解到,随着莒县红色旅游发展,旅游人数明显增加,每年能给黄桃园增加30%的顾客,同时黄桃园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周边红色旅游景点引流,红色旅游与特色农业相结合的可行性得到了证实。

(图为队员们与黄桃基地工作人员合影)

(图为队员们参观农产品展厅)
随后我们在工作人员王女士的带领下参观了黄桃农产品展厅和莒县抗战展览馆。在与王女士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莒县政府计划将莒县革命烈士陵园、县委诞生地、沭河大戒严遗址、莒县抗战展览馆等18处红色文化遗址和以战家沟村黄桃园为代表的11处大型生态采摘园串成全长18公里的旅游线路,初步形成了“一路红色一路果”的乡村旅游格局。同时王女士还提到了几点问题:“由于资金不足,黄桃生态园只能生产罐头这些简单的产品,咱们的旅游线路也仅仅建成了几条主干道。”
对于王女士提到的当地发展问题,我们做了许多思考,并总结了两点解决方案:一是政府带动当地龙头企业,扩大投资,开拓饮品、纪念品、饰品、营养品等多种特色黄桃产品,对黄桃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统筹“红色旅游”和“绿色农业”资源,合理进行道路规划,高效引流,这是发展“新型红色旅游”至关重要的抓手。农村近年来的发展使我们感慨良多,在日后的调研中,我们会更加注重走基层,体会农村发展新气象,并进一步了解莒县的红色文化。
调研日记二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时强调:“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事业流出的鲜血和付出的生命,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作为沂蒙革命老区的莒县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革命,在整个革命战争中,有3549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不屈精神和爱国热情被永远地留在了蟠龙山烈士陵园里。

(图为蟠龙山烈士陵园纪念碑)
2021年1月12日,我们来到了位于莒县小店镇的蟠龙山烈士陵园,这里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省级党史教育基地,2013年,蟠龙山烈士陵园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扩建,依靠苍翠秀美的蟠龙山,形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现代建筑与古朴建筑兼具的红色旅游区。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张老师首先带我们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兵器展览区和烈士祠,随后带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期间还给我们讲解了陵园大事年表、陵墓迁移记录和纪实图片等资料。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蟠龙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44年,并于1945年5月建成,这里安葬着2046名革命烈士,它是抗战时期山东境内最早修建的46处抗战烈士纪念设施之一,也是山东省18座综合烈士陵园中的一座。现在,蟠龙山烈士陵园已经成为弘扬烈士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并且定期为各行政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组织等开展国防、爱国主义教育、烈士纪念和“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实践、新兵入伍等活动。

(图为抗日战争时的各种重型武器)
为进一步了解红色旅游的情况,我们在小店镇采访了168位居民,经过我们的深入讨论、分析与总结,得出以下信息:73%的居民知道附近的革命遗址等地点;64%的居民的纪念频率在两年至五年一次,受我国文化传统的影响,清明节为最多人选择的参观或祭奠时间,其次为国庆节。可见当地的红色革命宣传工作较好,人们有着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

(图为队员们在烈士陵园碑前)
此外我们还发放了“大众对于红色旅游的体验感”网络调查问卷,截止到2021年2月1日,网络问卷有效回收189份,其中最突出的反馈就是79%的人认为红色旅游景点缺乏有纪念意义的旅游纪念品,62%的人认为缺乏参与性的体验活动,通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这是当地政府和开发商对于当地红色文化的发掘深度不够导致的,并且在第二天的讨论交流会中做出进一步总结。

(图为队员们设计的红色旅游调查问卷)
在调研讨论交流会上,我们回顾了一路的红色旅程,并就莒县红色旅游开发做出总结思考,我们认为莒县在搞好文化开发和红色教育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红色旅游纪念商品,这既能带动游客消费欲望又能够带动革命老区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同时莒县又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军事革命体验基地,给游客“沉浸式”观感体验,并以此扩大受众群体,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红色革命,学习担当精神,砥砺道德品性。
调研日记三
探访横山——寻找失落的红色遗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然而,红色革命老区大多分布于乡镇,老区乡镇占全国乡镇的比例达 61%。因此,革命老区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农村建设的大背景。并且由于疫情影响,全国旅游业发展陷入瓶颈,所以在后疫情时期,如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已成为革命老区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位于小店镇东部山区的横山,是山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公认的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结合的代表。横山作为失落的抗日革命根据地旧址,有非常高的研学价值,也是莒县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图为村民们在为队员们讲述革命故事)
2021年1月14日,我们按照计划来到横山脚下的一处村落,并在此见到了一位世代居于横山的薛爷爷。在爷爷的话语中,我们了解到一些来自祖父辈抗战时期的故事,“当年徐向前元帅在这里打过仗,因为要去前线,就把妻儿寄托在咱村子里,那孩子当时还不到一岁大呢……听家里老人说,那时候的生活啊,吃糠咽菜都是富贵日子了。”老人的眼中含着泪,又给我们讲了董家兄妹英勇抗战、莫正民率官兵起义等故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他重复最多的一句话。

(队员们在横山抗日革命根据地遗址)
我们走过了横山附近的5个村落,采访了35位村民,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了解了更多的革命故事,当时历经战争摧残的横山、甚至整个莒县都很衰颓,直到改革开放时才又一步步走上发展之路,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横山位置偏远、交通不发达,这极大的影响了当地红色旅游的开发进程。

(图为团队设计的纸质版调查问卷)
为了深入了解大众的旅游心理,团队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采用线上线下调研两种形式发放,通过数据结果分析我们发现:在所有样本中,一年之内去红色旅游景区次数小于或等于一次的人数约占63%,大于或等于五次的人数约占4%,由此可知,绝大多数人在进行旅游规划的时候极少将红色旅游景区划在内;而其中,青少年人(15—35岁)中以上三项比例大致为6:3:1,我们对此解释为青少年人普遍向往娱乐性强的景区,但由于学校的要求和安排又不会极少游览红色景区;中年人(36—55岁)中以上三项比例约为8:1:1,我们对此解释为中年人承担家庭中的生活压力最大,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出游,即便出游也多会选择令人放松的地方;老年人(56岁以上)中以上三项占比约为7:2:1,我们大致解释为老年人身体状况相对差,大部分甚至不具备出游条件。

(队员们在进行调查问卷的整理工作)
以上就是本次调研的基本情况。根据此次调研结果,团队认为目前制约偏远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缺少科学的交通规划;其次是当地村民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导致许多资源被破坏;再者是许多红色旅游项目建设规划不合理导致对游客吸引度不高。为了更好地保护红色遗址、发扬红色精神,必须要结合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阶层的帮助和宣传,提高大众对红色遗址的重视。我们认为集体研学是目前体验红色旅游最好的形式之一——与同伴一起重走红色足迹、重拾红色记忆、交流研学心得,这不仅能帮助我们铭记历史、培养红色精神和爱国精神,更能培养我们的坚强意志和拼搏精神,让革命之火得到传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持。
通过熟地当归队的一系列调研,我们不仅见识到了当今新型红色旅游模式的优点,也明白了现如今仍制约其发展的诸多因素,我们坚信,有了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引领,红色旅游一定可以带动更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期的调研日记已经进入了尾声,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山东中医药大学社团联合会以浏览“回乡看齐鲁”系列推文。我们下期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