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暑气蒸腾,却挡不住青年学子扎根基层的脚步。7月17日到19日,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星河疗愈团赴临沂市平邑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探寻本草奥秘,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山野田间、走进村落街巷、探访红色场馆、研学专业展馆,用脚步丈量本草产业的发展脉络,以青春之力为中医药赋能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力量。
本草寻踪:解锁田间生长密码
7月17日上午,团队成员首站来到平邑县郑城镇的山林田间,实地考察酸枣、金银花等当地特色本草药材的生长环境、种植规模及生长状态。大家顶烈日、踏山路,仔细观察药材的形态特征,详细记录海拔、土壤湿度、种植密度等生长数据,为后续深入了解产业情况提供了直观依据。
队员们在考察中了解到,平邑县独特的山地气候与土壤条件,为金银花、酸枣等本草药材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当地种植户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让这些本草药材在山间焕发出勃勃生机—金银花藤蔓攀附的架势里藏着疏密有致的种植智慧,酸枣树扎根岩缝的坚韧中透着耐旱耐瘠的生长韧性。这场“田间课堂”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每一株本草的茁壮成长都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智慧的共同结晶,初步理解了道地药材“生于斯,长于斯”的奥秘。

红色铸魂:传承沂蒙精神根脉
“山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在探寻本草奥秘的同时,7月17日下午,团队走进沂蒙纪念馆、苏家崮抗日烈士陵园以及烈士林园纪念馆,从红色沃土中汲取推动乡村发展的精神动力,筑牢服务基层的信念根基。
斑驳的历史照片、泛黄的革命文物、震撼的战斗场景复原,将队员们带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在抗日烈士纪念碑前,队员们驻足凝视,碑文上的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先辈的家国担当;在沂蒙精神展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革命故事,让大家深刻领悟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层内涵。
队员们认真倾听,共同探讨“红色精神如何为产业发展赋能”。大家一致认为:今日探寻本草产业,不仅要算好“经济账”,更要传承“精神账”。沂蒙精神中蕴含的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信念,正是青年学子未来投身乡村振兴、克服产业难题不可或缺的精神引领。


乡音入耳:倾听产业发展心声
带着对本草生长的认知与红色精神的感悟,7月18日队员们走进村落,与种植户、村干部展开面对面访谈。此次深入交流的核心目的,是精准把握产业发展的真实痛点与迫切需求。团队成员详细询问金银花、酸枣的种植技术、产量销量、政策扶持及收益状况,倾听他们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诉求,认真记录每一个关键信息。
种植户们反映,金银花和酸枣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植积极性。同时,在种植过程中,技术更新不足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他们希望能获得更多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村干部则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政策扶持,拓展销售渠道,提升药材的深加工水平,增加产业附加值。队员们认真记录下每一个诉求,这些“乡音”是了解产业现状、认识基层需求的生动教材。通过与基层的零距离对话,学子们跳出了书本,真切触摸到了乡村产业发展的脉搏。


展馆研学:梳理产业发展历程
为系统梳理产业发展历程,从历史经验中探寻未来方向,深化对产业振兴路径的理解,7月19日,团队一行来到平邑金银花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系统学习金银花的培育历史、品种改良、加工工艺及产业规划。馆内展示了不同品种的金银花标本,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特性和药用价值。通过参观,团队成员对平邑金银花从野生到规模化种植的发展历程有了清晰认识,深刻体会到“传统智慧+现代科技”双轮驱动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极大地丰富了他们对“产业振兴”内涵的认知。

此次平邑之行,星河疗愈团交出了一份饱含温度与深度的实践答卷。从田间地头的本草观察,到红色场馆的精神洗礼;从村落院落的心声倾听,到专业展馆的系统研学,每一步实践都在深化着队员们对中医药产业与乡村振兴紧密联结的认知,锻炼着服务基层的能力,坚定着学以致用的决心。大家深切体会到:一株金银花、一颗酸枣,连接着万千农户的生计与乡村发展的希望,是名副其实的“致富草”、“希望果”。
队员代表表示:“此次平邑之行是一堂生动的国情课和专业课。我们看到了课堂之外的中医药产业,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未来,我们将把所学转化为行动,或助力技术推广,或参与市场调研,努力让道地药材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真正用所学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星河汇聚,微光成炬。山东中医药大学的青年学子们,正以探寻本草奥秘为起点,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用脚步丈量责任,用专业诠释担当,努力将古老的中医药智慧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蓬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