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从不是一时兴起的选择
千百次步履不停
他们以热情化星火
以专业筑桥梁
在志愿服务的征程中点亮希望灯塔
即日起特此推出
最美志愿者风采展示(共九期)
带您走近他们的故事
见证温暖传递的力量
吕世豪

吕世豪 | 健康学院
吕世豪,男,共青团员,健康学院2022级中医养生学02班学生,任职体育委员。
志愿服务经历
吕世豪曾获山东省科技翻译大赛省级三等奖、山东省创客大赛省级三等奖等奖项,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称号,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近400小时。
01
2022年11月,参与学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
02
2023年2月,参与学校“回乡看齐鲁”志愿服务活动。
03
2023年5月,担任学校医考中心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志愿者。
04
2023年6月,参与学校“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05
2023年9月,参与学校心肺复苏培训志愿者服务活动。
06
2023年11月,参与学院迎新志愿者工作。
07
2024年1月,参与学校“回乡看齐鲁”志愿服务活动。
08
2024年4月,担任学校西部计划招募工作交流会志愿者。
09
2024年5月,参与学校卫生全面排查志愿者服务活动。
10
2024年8月,参加学校迎接新生志愿者服务活动。
11
2024年11月,参与学校“学生代表大会”志愿服务活动。
12
2025年2月,组织团队在菏泽市开展“回乡看齐鲁”志愿服务活动。
13
2025年3月,参加学校摆放自行车志愿服务活动。
14
2025年4月,参与学校“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健康义诊志愿服务活动。
15
2025年5月,参与学校校园巡逻志愿服务活动。
燃星火,耕青囊
经历一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这句饱含生命力的哲言,在吕世豪三年近400小时的志愿服务中得到了最鲜活的诠释。他深耕教育扶贫与健康关怀,用脚步丈量菏泽市七县二区的广袤土地:在10余场教育扶贫政策宣讲中,让2000余名群众真切感受到政策的温度。
在云端支教的夜晚,吕世豪把冰冷的屏幕变成了孩子们温暖的精神家园。在共读《平凡的世界》时,他抛出直击心灵之问:“孙少平的坚持,与你们父母的艰辛,是不是有相通之处?”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泪光,就是最动人的回答。这样的瞬间,让文学与现实完成了最美邂逅。而在黄河沿岸的10个村落里,他带领团队采集了200余份中草药标本,用专业学识为3000余名村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温暖的瞬间:义诊时,老人粗糙的手腕轻触电子血压计,传统农耕生活的印记与现代医疗技术在此交汇;解读助学金政策时,那些突然亮起的眼神,是对未来重燃的希望。吕世豪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志愿服务不仅是给予,更是双向的成长。正如他所言:“每一次宣讲、每一次问诊,都是我自己被照亮的过程。”


经历二
吕世豪带领智启福学志愿服务队赴山东省菏泽市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实践活动。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团队有幸拜访了多位行医数十年的老中医,系统学习沿黄河流域特色中草药的种植技术与临床应用经验。通过实地考察丹参、地黄等道地药材的种植基地,详细记录了黄河流域特有的“淤土栽培法”对药材有效成分的影响,并整理成通俗易懂的科普手册。
在随后的公益义诊中,吕世豪及其团队成员运用所学知识为300余名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特别针对当地常见的关节疼痛问题,现场演示耳穴压豆及推拿操作并发放自制驱寒药包。此次活动不仅体现出中医特色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方面的独特价值,还巧妙地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让古老的医学智慧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


经历三
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吕世豪始终秉持“知行合一”的理念,积极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志愿服务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的精神。
在“百万大学生进社区”活动中,吕世豪深入基层,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和中医养生指导,运用所学的中医理论,帮助居民了解体质调理和日常保健方法,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新生心肺复苏(CPR)培训活动,担任志愿者,协助专业教师向新生传授急救技能。他耐心讲解操作要领,示范标准动作,帮助同学们掌握这一重要的急救技术,为提升校园应急救护能力贡献力量。吕世豪还多次在医考中心担任各类医学考试的志愿者,协助考务工作,维护考场秩序,为考生提供引导和服务。他在志愿服务中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确保了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厚植沃土,静待花开
志愿服务的意义,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给予。三年风雨兼程,我在付出中收获了比荣誉更珍贵的成长。在义诊登记表与支教教案的交叠中,我逐渐读懂“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深刻内涵—健康的身心,才是托起人生梦想的基石。
正如我在日记里写下的:“如果说教育扶贫是点燃火把,那么每一次宣讲、每一次问诊,都是我自己被照亮的过程。”深入基层的经历,让我褪去书斋中的理想化,学会用最朴实的语言解释血常规报告单,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传递政策的温度;穿梭于课堂与诊室的双重角色,让我沉淀下自己的服务哲学:听诊器,要实实在在地贴在百姓的胸口;而教育,更要真真切切地走进群众的心里。
我始终记得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话:“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作为志愿者,我们的使命,正是以真诚唤醒希望,以专业守护健康。这份事业没有终点,因为我知道,每一粒用心播下的种子,都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悄然积蓄着破土而出的力量。
知使命而担当
怀热忱而躬行
青春恰如火
志愿正飞扬
望广大学子追随这些闪光的身影
传递仁爱薪火
绽放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