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岐黄薪火,助力乡村振兴。8月15日至19日,康复医学院岐黄仁脉服务队赴济南市长清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基层健康服务到中医药产业研学,实践团成员们把中医康复专业技能同乡村的实际需求紧密融合,用青春智慧赋能中医药传承与乡村发展,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医药事业、助力乡村振兴。
专业服务零距离,中医魅力暖人心
实践团向文昌街道办事处党支部深入了解了当地村民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并为其精心准备了血压计、艾灸条、耳穴贴压材料等专业设备,以及高血压防治等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宣传资料,确保活动精准服务村民。在村部大院,实践团成员们充分发挥中医康复、针灸推拿等专业优势,热情投入志愿服务,不仅细致询问病史与日常习惯,结合血压测量结果,给出个性化健康生活建议,还在贴压耳豆时耐心讲解耳穴压豆通过经络传导调理气血、防病治病的中医原理;在为村民提供艾灸服务过程中,成员们演示操作,并讲解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调整机能以达到防病治病效果的治疗方法;同时,针对村民常见的颈肩腰腿不适,他们运用专业推拿手法放松按摩,缓解肌肉紧张,同步讲解日常保健要点、传递简便有效的中医外治理念。




岐黄驿站“双引导”,助力乡村健康行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实践团紧紧围绕 “知”“行” 两大核心行动,积极引导乡村百姓亲近中医药。一方面以 “知” 为桥,为村民 “信中医” 筑牢认知根基:团队抓住 “三下乡” 契机,通过面对面宣讲、示范操作等形式,举办中医药理念知识科普宣讲会。在宣讲会上,团队详细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常见病防治和急救知识,帮助村民有效提升了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素养,为村民相信中医奠定了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则以 “行” 为要,为村民 “用中医” 搭建便捷通道:团队紧贴群众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心义诊活动。在义诊中,为村民提供刮痧、肩颈按摩、关节艾灸等中医特色理疗服务,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中医药在治未病、慢病管理和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在家门口就能便捷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切身体会到中医药的实用价值,从而实现从 “知晓” 到 “信任” 再到“使用”的完整闭环。

青春脚步量田野,专业智慧助振兴
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将服务送到文昌街道村民“家门口”,更将求知的目光投向乡村振兴的产业前沿。8月18日,团队马不停蹄地走进双泉镇神秀谷中医药产业园研学基地开展学习调研。在双泉镇,镇领导班子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当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双泉镇聚焦“2+2”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文旅康养产业,成功引进了神秀谷等重点项目,积极培育中药材特色种植及优质农产品,有力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在神秀谷园区,实践团实地见证了中医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园区通过创新的“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有效带动周边村集体实现年增收超100万元,解决了30余名村民的稳定就业问题。这堂行走的“产业实践课”,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理解了中药材种植加工如何从田间地头延伸为产业链条,真切感受到中医药产业在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实现共同富裕中的关键作用。


从文昌街道的义诊服务台到双泉镇的产业园区,实践团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聚焦乡村振兴,将课堂所学的中医药理论技能与乡村建设的广阔天地充分结合。成员们不仅深入了解近年来乡村的深刻变化,更积极思考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建设乡村的实际行动,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这片热土,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注入澎湃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