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裹蝉鸣,青春赴乡路!8月8日至8月18日,瞳光杏林行队赴济宁、淄博、滨州等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立足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务实行动深入基层一线,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学子心系乡土、勇担使命的昂扬风采。
科普护明眸,青春守视界
团队聚焦青少年眼健康与全面成长需求,在淄博多所中学开展“明眸护成长”系列校园服务,将专业知识与趣味互动深度融合。围绕青少年近视高发问题,队员们以“科学护眼·远离近视”为主题开展宣讲,既结合现代医学解析近视形成原理,又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详细讲解穴位按摩、用眼作息调节等实用方法,通过案例分享与问答互动,帮助高中生建立系统的护眼认知;精心设计“眼球模型制作”的沉浸式实践环节,指导学生们分组制作眼球模型,让他们在动手拼装中直观理解眼球结构;现场展示决明子、枸杞子、菊花等具有明目功效的中药材,讲解其在日常护眼中的功效与中医“肝开窍于目”等核心理论,深化学生们对中西医结合护眼的认知;针对高中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创新设计“大风吹”等心理游戏,搭配“成长树洞”座谈环节,引导学生们主动倾诉焦虑,适时结合心理学知识与自身经历提供疏导建议,以轻松温暖的互动氛围缓解心理负担,助力青少年实现“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双重成长。




中医传暖意,银发享关怀
立足社区及乡村老年群体健康需求,团队在胥家村等基层区域开展“中医护老”特色惠民服务,以“知识普及+实践体验”的形式,让中医药养生融入老年生活日常。队员们首先通过图文讲解、案例分享等方式普及中药养生知识,帮助老年人掌握中医药保健方法、提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随后,团队走进乡村院落与老人们面对面交流,通过实物展示讲解陈皮、丁香、灵芝等常见中药材的性味、功效及日常用法,还引导老人分享过往使用草药的生活经验,在互动中加深其对中药材的认知,让原本略显专业的中医药知识变得亲切可感,真正贴近老年人的生活场景。


寻红色足迹,悟红色精神
团队专程前往山东红色根据地—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开展红色主题学习活动,在追溯革命历史中感悟红色精神内涵。作为承载渤海地区革命记忆的重要阵地,纪念馆内以丰富的展陈体系还原红色历史,通过珍贵革命文物、详实史料图片、生动场景复原及主题雕塑等多元载体,系统展现了渤海革命老区从抗日烽火中崛起、在解放斗争中壮大的光辉历程,清晰呈现了老区军民同仇敌忾、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队员们在展陈前驻足凝望,认真聆听讲解,沉浸式追溯渤海革命老区军民的战斗岁月,深刻了解这片土地上发生的英雄故事,以及红医群体在艰苦环境中救死扶伤、守护军民健康的使命担当。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渤海革命老区的革命先辈与红医英雄为榜样,把红色精神融入中医药专业学习与基层服务中,以仁心践行初心,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讲惠民故事,传红医精神
在淄博荣和社区,团队以“惠民济世·大医精诚”为主题开展宣讲,生动讲述山东中医药大学前校长刘惠民的感人事迹—从扎根基层数十年、走遍乡间为百姓诊病,到不顾个人辛劳研发特色疗法、守护群众健康,再到始终秉持“医道至善”理念培养医学人才的坚守。队员们结合史料片段与鲜活案例,将刘惠民校长“把诊室建在群众身边,把仁心刻进医者骨子里”的担当具象化,深深打动了在场听众。不少高中生在互动环节主动分享感悟,直言被“惠民精神”感染,当场表达了传承仁心医道的意愿,红医精神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悄然播撒。


未来,团队将以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持续深化中医药与眼健康的融合实践,联合基层社区与学校搭建长效服务平台,让中医药文化切实守护基层群众健康,让青年学子的青春力量成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健康中国建设的坚实“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