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草房子》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这里是山东中医药大学FM1958,我们一直在您身边。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共同经历了这段特殊的日子。多年以后,每个人都会对这次疫情、这段时光有深刻的记忆和感悟——因为回忆从不曾走远。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童年的一点回忆。
记忆中的草房子
来自青春山中医
本期主播:
护理学院内科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乔远静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东北小镇度过的。
那时候我家住的是一座草房子,虽然不及砖瓦房漂亮、气派,但是冬暖夏凉,住起来感觉很是舒服。尤其是在严寒的季节,每次推开房门,都会有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把冬天挡在门外。
屋子里的温暖来源于火墙或者火炕。小时候的冬天可真冷啊!为了抵御漫长的寒冬,每年秋天家里都会把火炕中间的烟道扒掉,换上新的土坯,我们把这个家务活儿叫做“扒炕”。我家的火炕一直沿用最古老的泥土坯,这种火炕制热均匀、持久,温而不火,要比砖坯的火炕更舒适,更养生。扒炕是每年秋天家里的一件大事,基本上都是在中秋节前后,找个周末,全家齐动员,奋战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完工了。爸爸学习的是机械专业,思维清晰,动手能力极强,他搭出来的火炕结实、耐用,而且走热特别好。有时候邻居家扒炕,也会请爸爸去指点一二。我们姐弟几个从小就跟着爸爸干各种不同难度系数的家务活,耳濡目染,也都练就了很好的动手能力,这让我们受益终生。
妈妈是个爱花的人,不管什么花草,经过妈妈的侍弄,都会格外水灵。小时候的冬天,绿色是难得一见的,但在我家的窗台上却总会有那么一两盆盛开的鲜花。冰天雪地里,走近房前,窗台上盛开的那一点点色彩便早已透过玻璃,点亮了银色的世界,也点亮了人的心。这画面在我的记忆里历久弥新。
后来,我离开了东北的家,为了求学与父母暂别三年。等我再次回到故乡时已是20年后。那座曾经熟悉的小镇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完全没有了记忆中的模样。在儿时伙伴的指引下,我来到了草房子所在的位置,但房子早已不在了,那块地方已经成了一户人家的菜园。面对着一派生机的菜园,我的心空落落的,悄悄地扭过头,泪珠滚滚滑落......
(扫描二维码收看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