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经过了十几年的沉淀
我们的书读的越来越多
书成了我们最亲密无间的朋友
同时
书籍也丰富了我们的头脑
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现在
让我们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学子们一起
开启我们的读书之旅吧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受访者以口述历史的方式,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七年来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青春面貌;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这本书通过访谈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青年不是某个年龄段,而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青春,是理想,是奋斗,是磨砺,更是成长。
——山东中医药大学健康学院
贾婕妤

我们要以总书记为榜样,真正做到“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杨素洁

谦逊有礼、性格随和,不仅是与人交友、谈天说地的指南针,也是打开人与人之间门墙的钥匙。
——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杨杰

在知青武辉的叙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身体力行为百姓谋福利。我们应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脚踏实地办实事,办好事。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周宇鹏

《血疫》是一本具有影响力的有关埃博拉病毒的非虚构经典之作。这不只是一个病毒的故事,它关系着人类的无知、贪婪、勇气和牺牲以及面对大自然时的敬畏。

“梦想决定国的强弱、一个家的、一个人的优劣。”
——山东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
李志豪

血疫从马尔堡病毒侵入人体、感染者传播、确诊这一过程描绘真实。新冠病毒传播过程大抵也是如此,相信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疫情终会被控制。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李思琪

“生物危害防护领域有句老话,你永远无法知道生命何时灭绝,生命能从几乎所有攻击中活下来。”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汪沄涵

摘抄:“你越是琢磨高危病毒,就越会觉得它们不像寄生生物,而是越来越像猎食者。”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王雅萱

《我们仨》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杨绛老年时的一个梦境,以“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第二部分,杨绛用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这一“万里长梦”,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先后离去的过程。第三部分杨绛采用回忆录的写法,从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下笔,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我想,杨绛先生是想用最平静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这样,有美有伤痛,体味每一刻时光,接纳每一场风雨,将最美的记忆镌刻下来,然后带着这份美丽继续好好生活着。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房宇嘉

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我们仨”似乎只是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了,而正是因为有我们,才使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如此珍贵。”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彭婧雯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山东中医药大学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
杨钦礼

在这段“长达万年的梦”中,我看见的,不是在文字领域博学鸿儒的大文豪,而只是平平淡淡的一家三口,一个怀念家人,怀念那在一起时光的温柔老人。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汪悦

《被讨厌的勇气》讲的是阿德勒心理学。不同于弗洛伊德的原因论,阿德勒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即目的论。认为人的所有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如果世界上没有人际关系,只有自己,那么烦恼自然会凭空消失。本书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告诉我们: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如果你无法不在意他人的评价、无法不害怕被人讨厌,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不认同的代价,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
——山东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
王美栋

获取幸福也需要勇气,勇敢地面对生活,正视困难,积极寻找方法,就抓住了幸福。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盛任雨

“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的。”
——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与视光医学院
王雪馨

摘抄:性别、年龄、知识、经验、外貌,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差异。但是,我们「虽然不同但是平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赵钰源
书是知识的海洋
书也是精神的世界
每一本书都有它独特的闪光点
像色彩斑斓的蝴蝶
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让我们沿着书的“阶梯”
勇敢的攀上高峰
到达书山的顶峰
饱览属于自己的无限风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