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三下乡 > 正文

“三下乡”省级专项丨关于开展山东省“青春传承齐鲁文脉”专项的通知

【来源:青春山中医公众号 | 发布日期:2025-07-02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依托山东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共青团实践育人新路径,组织省内外高校青年学生开展和参与与齐鲁文化传承、保护、创新、弘扬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齐鲁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引导高校青年在寻“根”传承中铸牢“中华之魂”,为高质量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凝聚青春力量,拟开展东省2025年“三下乡”专项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

青春传承齐鲁文脉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学生联合会

承办单位

共青团淄博市委、共青团济宁市委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曲阜师范大学团委

三、参与对象

全国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

四、活动时间

2025年7月-8月

五、活动地点

山东省淄博市、济宁市

六、活动内容

(一)传承弘扬,激活齐鲁文化基因新密码

1.溯源文化地标:深度考察中国教师博物馆,济宁曲阜“三孔”、孔子博物馆、邹城孟府孟庙(鲁文化核心)、嘉祥曾庙、齐文化博物馆、蹴鞠博物馆、姜太公祠等标志性文化教育基地。

2.研习经典文献:参与地方图书馆、档案馆的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地方志等史料搜集、整理工作。

3.记录口述历史:走访非遗传承人、儒学研究者、地方文史专家、德高望重乡贤,记录与齐鲁文化相关的技艺、典故、家风、治学精神等。

4.传承红色文化:参观618战备电台、焦裕禄纪念馆、原山艰苦创业基地、鲁西南战役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故事+专业特色”活动,促进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5.开发育人资源:基于实地探访与研习成果,撰写文化报告、拍摄高质量文化纪实短片(纪录片/微课)、设计面向大中小学的“齐鲁文化”主题思政课件/教案,服务学校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

(二)社区服务,践行齐鲁文化惠民新举措

1.非遗传承进社区:结合“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在社区展演山东快书、吕剧、皮影戏等非遗项目,并面向社区青少年开设剪纸、蛋雕、篆刻等非遗技艺体验工坊。

2.传统礼仪实践课:在社区/乡村学校开展“开笔礼”“成人礼”“敬老礼”等传统礼仪公益教学与实践,弘扬尊师重道、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3.经典诵读与解读:依托社区书屋/文化站,面向居民举办《论语》《孟子》等选读沙龙,结合现代生活案例进行解读,推动经典阅读生活化、大众化。

4.讲述道德模范故事:搜集整理齐鲁大地历史及当代体现“孝、诚、仁、义、礼、智、信”的典型人物故事,在社区、学校开展“身边榜样”故事宣讲会。

5.社区文化需求调研:精准调研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家长)对齐鲁文化认知及社区文化服务的需求,为提升社区文化教育服务效能提供青年方案。

(三)产业融合,探索齐鲁文化发展新路径

1.文创产品设计:深入挖掘青铜纹饰、汉画像石、儒家符号等文化元素,设计开发兼具文化内涵与教育功能(如益智玩具、教具、研学手册、文化绘本)的文创产品原型。

2.研学路线策划:针对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需求,策划“儒家思想寻根之旅”“齐文化智慧探源之旅”“非遗匠心体验之旅”等主题研学旅行线路及配套课程方案。

3.文旅市场推广:开展乡村文旅策划和市场推广,为服务地镇村提供电商培训、包装设计服务,开发“乡村文化体验游”等项目,与研学机构、教育旅行社、学校合作,尝试为设计的研学路线或文创产品策划并执行推广方案(如制作研学宣传片、农产品直播、进校推介等)。

4.文旅教融合调研:走访文化产业园、研学基地、文创企业、老字号、景区,重点调研齐鲁文化资源在研学教育、文化培训、文创教具等领域的转化应用现状与潜力,形成调研报告。

(四)数字赋能,丰富齐鲁文化传播新形式

1.创作数字文化资源:围绕齐鲁文化核心人物(孔子、孟子、管仲、鲁班)、典故(孟母三迁、管鲍之交)、技艺(蹴鞠、古琴)、哲理,创作适合大中小学生观看的短视频动画、情景短剧、微课等。

2.助力数字资源库建设:协助收集整理高质量的齐鲁文化图文、音视频、学术资料,利用科技手段开展数字化保护,为地方或高校丰富完善“齐鲁文化数字资源库”提供内容支持。

3.开发互动学习程序:设计开发集“齐鲁文化知识闯关”“虚拟文化地标打卡”“经典名句趣味解读”等功能于一体的微信小程序互动学习平台。

4.促进新媒体文化传播:在主流平台(抖音、B站、小红书、学习强国地方平台等)发布具有文化推广价值的实践成果(短视频、动画、调研发现),吸引青少年群体关注、学习与互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网络育人。

七、活动安排

(一)团队申报

7月8日前,拟参加团队需根据本活动方案制定具体实践内容,将申报表(附件1)发送至校内指定邮箱qzlzzllb@163.com。每所高校不限团队数量,每支团队成员不少于10人(指导老师1-3人),实践活动开展时长不少于8天。申报团队须提前与服务单位联系结对,明确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服务人数及具体地点等相关信息。

(二)团队遴选

活动计划遴选100支实践团队(齐文化50支、鲁文化50支),确定入选的高校队伍名单将在“山东省学联”公众号上公布,同时通知指导教师或领队学生入选情况、作品提交要求、注意事项。

(三)团队实践

7月至8月(具体时间团队自行确定),实践团队结合各校实际及实践地区情况,开展相应实践调研活动。9月10日前,各团队按要求提交调研报告(3000-5000字4-6张照片)、实践视频(3-5分钟)等实践成果。

(四)宣传总结

各实践团队要定期开展实践工作总结,活动结束后,主办单位将在“山东学联”公众号发布专刊,展示专项活动实践成果,并视情组织开展总结评选工作。

八、资助标准

1.赴淄参加齐文化社会实践的团队,可获得齐文化资源包、意外伤害保险及相关场馆场地支持,实践效果突出的团队可获得一定数额的经费支持。(具体可咨询相关负责老师)

山东理工大学牛老师

电话:13697690846

QQ群:647474547

邮箱:sdlgshsj@163.com

2.赴济参加鲁文化社会实践的团队,可提供相关场馆场地支持。(具体可咨询相关负责老师)

曲阜师范大学侯老师

电话:17861305713

QQ群:1035083700

邮箱:qfshehuishijian@163.com

九、校内联系人

孙梓轩:13964402887

于祥鲁:17853031504

赵睿:19707052100

苏欣茹:13864003769

赵康婷:13563129336

QQ群:1049369405

(请拟参加此专项的负责人加入校内通知群)

十、相关要求

1.强化组织保障。高校各级团组织要积极探索将齐鲁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发动、精心组织青年学生积极参与专项活动,提供必要的业务指导和资源支撑,合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实践育人品牌活动。

2.加强宣传引导。各实践团队要做好成果展示和宣传报道工作,积极主动向主流媒体和“创青春”“山东学联”等新媒体平台报送典型案例,不断扩大活动知晓率和影响力。实践结束后,通过报告会、交流分享会等形式继续深化实践成果。

3.严守安全底线。各实践团队要建立社会实践安全机制,做好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增强师生自我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指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异常情况要及时妥善处理,并及时上报,不得瞒报或迟报、漏报。

十一、附件

附件1社会实践申报表.docx

附件2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撰写要求.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