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蓉,中共党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级学生。2023年7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现服务于第十四师昆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疾控局)。
从山东到新疆和田,从校园学子到基层志愿者,徐雯蓉用两年光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书写了一段别样的青春故事。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优秀代表,她以坚韧和热忱跨越地域与文化的差异,在边疆热土上淬炼成长,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选择西部:偶然中的必然
大四那年,徐雯蓉和许多毕业生一样,在备考公务员和选调生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可惜的是,她发挥失常,与选调生失之交臂。然而,一次偶然的宣讲会改变了她的方向—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招募。在辅导员和师哥的推荐与鼓励下,她认真思考了一番,决定报名参加。“与其困于书山题海,不如去更广阔的天地锻炼自己。”通过选拔,她成功入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踏上了遥远的志愿服务之路。尽管父母起初因距离遥远有所顾虑,但徐雯蓉的努力与蜕变让父母逐渐理解并全力支持她的选择。

挑战与蜕变:在沙漠中扎根生长
初到和田,干燥的气候、漫天的黄沙、语言不通的困境,让这个山东姑娘一度“水土不服”。“报到时我是最后一个到宿舍的,因为本身内向的性格,加上陌生的环境,我连打招呼都需要勇气。”她回忆道。
然而,徐雯蓉没有退缩。她主动向少数民族志愿者请教,借助“翻译桥梁”融入当地群众;工作中,她从整理文件、撰写报告等基础行政事务做起,逐渐参与艾滋病防控宣传、爱国卫生检查等重点工作。性格逐渐外向的同时,她也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对待工作,她积极、认真。有一次为筹备“健康兵团”验收,她甚至连续加班至凌晨,半个月的鏖战让她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艰辛与价值。

收获与成长:在奉献中拓宽人生
“西部计划让我学会了坚持,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两年的志愿服务中,徐雯蓉不仅提升了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通过沙漠植树、红色教育基地参访等活动深化了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知。她坦言,面对高压和孤独时,也曾萌生退意,但一想到那些共同奋斗的伙伴和逐渐熟悉的工作,就觉得一切值得。时光不负有心人,如今,服务期满的她成功进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继续扎根边疆。“这里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她笑着说。

寄语青年:勇敢尝试,不负青春
从迷茫学子到基层骨干,徐雯蓉的成长轨迹印证了西部计划“用两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的深刻意义。作为“过来人”,徐雯蓉对有意参与西部计划的师弟师妹充满期待:别怕落差,更别怕犯错。提前了解服务地的风土人情,保持学习与开放的心态,你会发现这片土地的魅力。她特别建议学校加强西部计划的宣传,搭建志愿者交流平台,让更多青年听到“边疆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