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鲁喀专项 > 正文

我的援疆日记——为爱翻山越岭,为梦笃定前行

【来源:青春山中医公众号 | 发布日期:2024-07-29 】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或许是受家人从事教育事业的影响,又或许是遇到过启迪人生的好老师,我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能够传递力量传播爱的人。就这样,我跟随学校“鲁喀专项”援疆支教团踏上了前往新疆喀什支教的征程。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支教正式开始的第一天上午,我被调到了一年级帮忙带班,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走进教室,不免感到激动和紧张。在和小朋友们做过简短的自我介绍后便开始了上午的作业辅导课程。小朋友们分享欲很强,活泼可爱的同时又不失礼貌。其中最令我惊喜的是中途带领小朋友去厕所时,意外发现小朋友还清楚地记得我的名字,课间玩耍以及排队放学时他们也会热情地向我打招呼或者告别。他们的热情和包容,让我对接下来的支教工作充满了信心,他们满满的求知欲,也让我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激励着我更加认真地完善教学内容并做好最充分的授课准备。

由于授课安排,我重新回到了队伍所负责的班级——五年级一班和二班。走进新的班级,面对崭新而又纯粹的面孔,他们的热情再一次将我打动:“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呀?”“你也是从山东来的吗?”“老师你也是大学生吗?”“之前怎么没有看见你啊老师?”我以为孩子们大多会沉默不善于表达,经过几天的相处,发现他们并非如此。小朋友们上课抢着回答问题,下课也会围着我们问各种各样有趣却又意想不到、抑或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相逢的意义在于照亮彼此。”我想我将会永远记得孩子们的这份纯真,他们身上总有一种特质,让我觉得他们远比我想象的要更加勇敢和坚强。

同时我作为团队里负责“中医科普”特色课程的教师,一直在努力理解当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不断优化设计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以便于让学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更有效地学习中医药知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的关键。由于条件有限,这里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自信和动力,我尝试在课堂中融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元素,例如互动游戏、看图猜答案、播放相关教学动画等,以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同时我也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思考解决问题,无论对错,只要善于思考、敢于发言就是在进步,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渐渐地,我也看到了学生的改变,他们开始主动提问与中医药相关的各种问题,同时表示对中医药文化充满了好奇和探索兴趣。作为一名中医学子,这让我感到激动和欣慰,同时也加深了我对中医的思考;作为一名老师,这无疑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深入钻研中医知识,挖掘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提升他们的中医学素养,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

我曾无数次幻想过支教的场景,曾经我总是想着来了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现在发现我才是那个收获最多的人。无数的瞬间治愈着我也温暖着我,而我感受到的每一帧幸福都值得我去好好感恩。在接下来的支教生活中,我定会全力以赴、尽己所能地给孩子们传递知识和能量,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和陪伴,助力孩子们健康、自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