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喀什校园,总有些特别的故事在悄然发生。一群来自山东的支教者,带着满腔热忱,把课堂变成了文化传承的舞台、生命守护的阵地、健康护航的港湾,让知识与温暖在这片土地上慢慢扎根。
01
中医经络听起来有些“高深莫测”?袁月松老师却要让它变得“触手可及”。在英吉沙县第一中学的课堂上,他正用一场别开生面的“经络之旅”点燃学生们的求知热情。理论讲授搭配多媒体动画演示气血流转,实物模型直观展现穴位分布,再加上趣味互动点穴,同学们循着指引“循经取穴”,两人一组互相定位“合谷穴”,在实践里悟透了“腧穴是生命的坐标”,与穴位模型奇妙相遇,中医药的种子在生根发芽。
“从铜人到戈壁,让经络学说扎根边疆”——这不仅是课堂,更是一场跨越五千里的文化传承。

02
教室的另一角,气氛时而紧张时而活跃,原来是急救课堂正在进行。支教团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把实用的急救技能变成了易学易懂的知识:跟着“剪刀、石头、布”的口诀,同学们练起“海姆立克急救法”动作有模有样;心肺复苏培训之际,队员们置身模拟场景展开演练,蹲在一旁手把手纠正同学们的按压角度和力度,联动施救操作,显著提升了高中生们的应急救护技能水平。
“从鲁地到边疆,让急救技能守护成长”——这不仅是课堂,更是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教育。支教团还将继续把健康知识播撒在边疆校园,让急救的种子生根发芽,为民族团结与生命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03
与此同时,近视防控团队正为全体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屈光检查及用眼习惯评估。数据筛查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用眼习惯不良、近视未及时矫正等问题,大家围着眼球模型,听支教老师结合宣传册生动科普护眼知识——“写字要离书本一尺”“连续用眼40分钟就得远眺放松”,一个个实用方法让学生们牢牢树立起“早防、早控”的意识。守护“睛”彩视界,共同“眼”绎未来,这场“视力保卫战”关乎每个孩子的光明未来,团队还会持续推动防控工作在边疆落地生根。


04
操场那边同样丰富多彩,支教队员正带着学生练习太极拳,“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的口诀伴着轻快的呼吸声,24式动作虽还有些生涩,学生们却练得格外认真。他们在一招一式中慢慢体会“刚柔并济”的深意,喀什的夏日阳光下,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的活力撞出奇妙的火花。这份经历,注定会在他们的成长里留下印记,悄悄加深对中医传统功法的认同与热爱。


“支教特色行,点亮成长星”,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守护。我校开展的特色课堂,像一条条纽带,把远方的牵挂与边疆的期待紧紧相连。知识在这里传递,温暖在这里蔓延,而那些播种下的中医药文化的种子,终会在某天长成参天大树,守护着这片疆土上的希望与明天。